2021年10月30日,在浙江余姚市王阳明故居瑞云楼,电视剧《阳明传》正式启动。
4年过去,这部号称“全明星”制作阵容的历史剧,该上线了吧?
这个嘛,该剧至今还没开机。
阳明先生被浙江宣传部认定为“浙江最值得创作的历史人物”,将他搬上荧屏,领导说“浙江责无旁贷”。
民国以来,民间一直流传着梁启超的那句“中国只有两个半圣人”。
能和孔子比肩的只有王阳明,曾国藩德行有失只能算半个。
然而,近代对于阳明先生的价值一直被低估,因此有必要在新时代重新向大众介绍他的传奇一生。
浙江宣传部、视频平台“裤子”和宁波影视联合,集结中国最一流的创作阵容,在当时不可谓不用心。
如今看来,这部40集的历史大剧,就是画了个很大的饼。
01、“全明星”阵容=画饼?
宁波影视是浙江剧的主力军,三十年来创作了不少经典影视作品,代表作有《向东是大海》《北风那个吹》《小姨多鹤》等。
本剧请来刘和平担任文学顾问,是历史剧“教父”级人物。
他创作的《雍正王朝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《北平无战事》等历史剧,皆是同类影视作品难以逾越的高峰。
在当年的启动仪式上,他曾高度评价王明阳先生是“真三不朽”(立功、立德、立言),是对梁启超“两个半圣人”的呼应。
导演张永新,曾以《觉醒年代》掀起收视热潮,将主旋律电视剧提升到新的高度,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。
他的代表作还有《马向阳下乡记》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《虎啸龙吟》等。
他曾获得飞天奖“最佳导演”、白玉兰奖“最佳导演”、2021建党百年“全国优秀电视剧导演”等奖项。
编剧申捷,是国内影视三大奖项的常客。
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重案六组》《鸡毛飞上天》《白鹿原》《功勋》等。
他曾获得飞天奖“优秀编剧”和金鹰奖“最佳编剧”,并四次入围白玉兰奖“最佳编剧”奖项,距离大满贯只差一部作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导演和编剧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,他们被誉为该校的编导“双子星”。
导演张永新擅长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文化底蕴,对人性的理解很通透。
编剧申捷擅长将厚重的历史题材和有温度的现实主义表达相结合,文学功底在行业内当属一流。
再加上历史剧的“教父”刘和平,这个“铁三角”主创阵容,可谓极其奢华,怎能令人不期待?
项目启动以来,历史剧爱好者对本剧饱持期待的同时,对谁来饰演圣人王阳明的讨论,亦是非常热情。
02、“知行合一”、“吾心光明”的王阳明,还有谁比他更适合?
白宇:青年锐气与历史厚重感的平衡
他以悬疑题材见长,无论是《沉默的真相》中饰演的江阳,还是《风起陇西》中塑造的荀诩,都能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。
之所以将他列入候选人,多半是因为其塑造的荀诩令观众耳目一新,符合青年王阳明求学时的状态。
但是《阳明传》要展现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,大概率是要从“龙场悟道”的37岁,演到57岁在归乡的客船上病逝。
他的历史正剧经验不足,年龄上略显稚嫩,整体上缺乏人物的厚重感。
雷佳音:生活化表演与历史正剧气质错位
他在《人世间》中饰演周秉昆,以细腻的生活化表演展现普通人的悲欢。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张小敬被他塑造为 “痞气硬汉”, 偏重动作与市井气。
这些角色的共同点是“烟火气”,生活化的表演很接地气,但是却不一定适合“圣人”。
王阳明超脱世俗,他的精神高度令气质自带威严,令古往今来不少名人“一生俯首”。
雷佳音“向下扎根”的气质,跟圣人多少有些不匹配。
就像他在《满江红》中饰演秦桧,不可谓不认真,然而观众一看到他就有种莫名的喜感,这实在是不好入戏。
王劲松:老戏骨的权谋和文人风骨
他在《大明王朝 1566》中饰演杨金水,以 “疯子式” 表演暗藏权谋机变,将宦官的隐忍和智慧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《琅琊榜》中他塑造的言侯爷看似霸气,实则隐忍,展现了其谋略。
王阳明提笔写文能流芳百世,武能上马安天下,既有文人风骨的一面,又有战场的杀伐决断。
王劲松的气质和戏路比较适合官场博弈中的高手, 他能胜任王阳明的政治、军事线。
但是在诠释“心学创始人”和“文人的灵性”时,可能厚重有余而灵动不足。
辛柏青:形神兼备的文人风骨
他在《妖猫传》中饰演的李白被誉为“诗仙附体”。
仅凭几分钟戏份便通过眼神、姿态和台词节奏,将李白的疏狂与落寞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难怪陈凯歌评价他“吃透角色且收放自如”。
在《人世间》中,他塑造的周秉义在官员身份下是沉稳持重的,在面对家庭时既孝顺又疏远。
遥遥领先其他人的一点,他在央视纪录片《王阳明》中已饰演过该角色,其台词功底和气质被赞“仿佛从明代手卷中走出”。
他的表演早就获得观众认可,是很多人心中“王阳明本王守仁”,除了他不做第二人考虑。
如果笔者老爷是选角导演,你会选谁?
03、当下年轻人,为何要学习王阳明?
年轻人被困在KPI、社交媒体滤镜、同龄人比较的“楚门世界”中,将他人定义的成功标准内化为自我审判的枷锁。
一言以概之,就是内耗严重。
500多年前的王阳明,年轻时曾苦苦求索圣人之道而不得,因得罪奸臣被流放蛮荒之地。
等待他的是贫穷、疾病和一间不能遮雨的草房,他感慨道:“圣人处此,更有何道?”
但是,他没有“躺平”,他照顾生病的仆人,跟当地农民学习耕种之法。
在生存危机笼罩下,近距离接近死亡,他用身心体悟人生。
忽中夜大悟,仿佛心中云雾尽散,他豁然得到了一直苦寻的“道”。
原来他一直寻找的方向,错了。
圣人之道,蕴藏在每一个的心中。
他上下求索二十多年,终于悟得: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。
这一悟,点亮了历史的天空,为后世500年的儒学注入活水,史称“龙场悟道”。
用直白的话说,人要追求思想进步要从事上磨砺自身,不能空讲理论,即“知行合一”。
年轻人之所以焦虑、内耗,是困在信息的茧房里不自知。
面对信息爆炸的外部世界,反而内心更加迷茫。
学习王阳明的心学,本质上是通过 “知行合一”突破行动枷锁。
借“事上练”培育抗压力,实现从“被动内耗”到“主动创造”的认知升级。
后记
有关《阳明传》的新闻,最后一次出现在2024年“裤子”的“2025年片单”中。
尽管“启动”多年仍未开机,这部剧或许并未被真正放弃,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。
如今历史正剧赛道略显寂寞,且佳作寥寥,为人津津乐道的都是过去的经典作品。
作为王阳明的粉丝,期待这位“六边形战士”、“明朝第一人”的故事早日出现在荧屏上。
其实2012年有一部电视剧《王阳明》,由陆剑民、周海媚、朱一龙等主演,评分高达8.9。
可惜这部剧当时遇冷,后被韩国引进。
直到朱一龙爆火后,才被众多网友挖出,慢慢被人熟知。